经世方籥歌·《医宗金鉴》八仙逍遥散
《金鉴》八仙逍遥汤,
防风荆芥芎草襄,归柏苍丹川椒藏;苦参独重十五克,祛风除湿通络强。
跌打瘀肿或痹痛,煎汤熏洗患处康。
八仙逍遥汤方解
出处:《医宗金鉴·正骨心法要旨》组成与配伍解析:本方以 祛风除湿、活血通络 为核心,针对跌打损伤后瘀血阻滞或风寒湿邪侵袭所致的筋骨疼痛而设。药物配伍内外兼治,以外用熏洗之法直达病所,分述如下:
1. 祛风散邪,开腠理防风(辛甘微温,归肝脾经):祛风解表,胜湿止痛,为“风药中之润剂”,善散筋骨间风邪。
荆芥(辛微温,归肺肝经):疏风散瘀,透达表邪,兼能消疮止痒,助防风开泄腠理,引邪外透。
川椒(辛热,归脾胃肾经):温通血脉,散寒止痛,其辛热之性可助药力渗透肌肤,驱除深部寒湿。
配伍意义:三药辛散温通,共为君药,开皮毛、散外邪,为后续药物透入病所奠定基础。
2. 清热燥湿,通利关节黄柏(苦寒,归肾膀胱经):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,尤善清下焦湿热,防瘀久化热。
苍术(辛苦温,归脾胃经):燥湿健脾,祛风散寒,与黄柏配伍(即“二妙散”之基),一寒一温,清利湿热而不伤阳。
苦参(苦寒,归心肝胃经):清热燥湿,杀虫止痒,用量独重(15克),针对湿热壅滞、皮肤肿痛,增强燥湿解毒之力。
配伍意义:三药苦寒与辛温并用,清热燥湿为主,兼顾通利关节,为臣药。
3. 活血化瘀,通络止痛川芎(辛温,归肝胆心包经):活血行气,祛风止痛,为“血中气药”,能上行头目、下达血海,散瘀通经。
当归(甘辛温,归肝心脾经):补血活血,通络止痛,酒洗后增强温通之性,与川芎共调气血。
牡丹皮(苦辛微寒,归心肝肾经):凉血散瘀,清热消肿,防瘀血郁而化热。
配伍意义:三药活血行气,化瘀通络,使气血畅行,肿痛自消,为佐药。
4. 调和药性,缓急护正甘草(甘平,归心肺脾胃经):调和诸药,缓急止痛,兼能解毒,制约苦寒药伤胃之弊(外用亦顾护肌肤)。
配伍意义:甘草为佐使,调和全方寒温之性,兼缓急止痛。
全方配伍特点内外合治,以通为用:辛温散邪与苦寒燥湿并行,外散风寒湿,内清湿热瘀,共奏通利之效。
活血不忘行气:川芎配当归,气血同治,避免瘀去而气滞。
外用直达病所:熏洗之法使药力透皮入络,尤宜局部肿痛、关节不利之证。
经典应用与加减跌打损伤初起:瘀肿热痛者,可加赤芍、大黄增强凉血化瘀。
寒湿痹痛明显:去黄柏、苦参,加桂枝、艾叶温经散寒。
皮肤瘙痒溃烂:加地肤子、白鲜皮清热祛湿止痒。
注意事项禁忌:皮肤破损、溃烂渗液者慎用,防刺激加重。
用法要点:煎汤后先熏后洗,温度适宜,避免烫伤;药袋可反复加热使用2-3次。
此方体现了中医外治法“给邪出路”的思想,通过局部熏洗,使风、湿、瘀之邪从表而解,契合《内经》“其在皮者,汗而发之”之旨。
《医宗金鉴》八仙逍遥汤原文引用出处:《医宗金鉴·卷八十八·正骨心法要旨》组成:
防风1钱,荆芥1钱,川芎1钱,甘草1钱,当归(酒洗)、黄柏2钱,茅山苍术3钱,牡丹皮3钱,川椒3钱,苦参5钱。
用法:
上药共合一处,装白布袋内,扎口,水熬滚,熏洗患处。
主治:
跌仆损伤,肿硬疼痛;及一切冷振风湿,筋骨、血肉、肢体痠痛。
历代方论与配伍解析1. 《医宗金鉴》原方思想八仙逍遥汤以 祛风除湿、活血通络 为核心,针对跌打损伤后瘀血阻滞或风寒湿邪侵袭所致的筋骨疼痛。其配伍特点在于:
祛风散邪:防风、荆芥辛散透表,开腠理以驱外邪;川椒辛热温通,散寒止痛,助药力渗透肌肤。
清热燥湿:黄柏、苦参苦寒清热燥湿,苍术健脾燥湿,三者共清湿热郁滞。
活血化瘀:川芎、当归活血行气,牡丹皮凉血散瘀,兼顾血瘀与热郁。
调和护正:甘草调和诸药,缓急止痛,兼防苦寒伤正。
2. 后世医家对外用熏洗方的评价虽历代对八仙逍遥汤的专论较少,但《医宗金鉴》强调其外用熏洗法的优势:
“熏洗之法,使药力透皮入络,尤宜局部肿痛、关节不利之证。”此法契合中医“给邪出路”思想,通过局部透达,驱散风、湿、瘀邪,避免内服伤正,适用于跌打损伤及风寒湿痹。
3. 相关方剂的加减与衍生《医宗金鉴》原方基础上,后世通过加减化裁衍生出多种方剂,体现其灵活应用:
甘草汤:仅保留甘草、黄柏、苦参、当归,专治眼目肿赤结热。
芎草散:取川芎、荆芥、甘草,主治头风。
消毒散:以当归、荆芥、甘草等分,疗喉肿。此类变化凸显八仙逍遥汤组方药物的广泛配伍潜力,但核心仍以祛风、活血、燥湿为主线。
与逍遥散的对比与关联逍遥散(出自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)以疏肝健脾为主,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,方中柴胡、当归、白芍等调和肝脾。八仙逍遥汤则专攻外用,针对跌打与风湿,两者虽同名“逍遥”,但主治方向迥异:
逍遥散为内服和剂,调和气血;八仙逍遥汤为外用通剂,驱邪通络。
《医宗金鉴·删补名医方论》评逍遥散:“肝郁得疏,血虚得养,脾弱得复”,而八仙逍遥汤则“以通为用,辛温苦寒并行”。
总结八仙逍遥汤作为《医宗金鉴》经典外用方,其原文记载清晰,配伍层次分明,后世虽少专论,但其组方思路与熏洗疗法对跌打损伤及风湿疼痛的疗效备受认可。其与逍遥散的对比,亦体现中医“内调外治”的多元治疗思想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